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现代物流管理(530802)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历毕业生。
三、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职业面向
专业名称 |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
所属专业类(代码) |
本专业所对应的行业 |
主要职业类别 |
主要岗位类别(技术领域) |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
社会认可度高的行业企业标准和证书举例 |
现代物流管理 |
财经商贸大类(53) |
物流类 (530802) |
道路运输业(54);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58);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59) |
管理(工业)工程技术人员(2-02-30); 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服务人员(4-02-05); 仓储人员(4-02-06) |
仓储主管;运输主管;物流销售主管;物流客户服务主管、生产车间主管 |
物流管理1+X等级证书 |
物流管理1+X等级证书标准 |
就业岗位
序号 |
职业领域 |
工作岗位 |
预计平均升迁时间/年 |
初始岗位 |
晋升岗位(或延展岗位) |
1 |
仓储与配送管理 |
仓管员、理货员 |
仓储经理、物流经理、物流总监 |
2 |
2 |
运输计划与调度 |
车辆调度专员、车辆管理专员、配载员、运输单证员 |
运输主管、调度主管、物流经理、物流总监 |
3 |
3 |
货代与报关 |
货代单证员、报关员、货代操作员、航线业务员 |
货代业务经理、商务主管 |
3 |
4 |
供应链运营 |
采购员、供应链计划专员、生产调度专员、物控员 |
采购助理、采购经理、生产主管、供应链经理、供应链总监 |
3 |
工作任务及岗位职责分析
岗位名称 |
仓储与配送管理岗位 |
工作任务 |
商品接运前的准备,针对商品的特性进行装卸方案的规划设计,进货入库作业,保管作业,发货作业和盘点作业;接受并执行配送指令;制定配送计划;进行车辆的日常调度;货物或商品的集配载;执行过程中的信息反馈 |
岗位职责 |
具有严谨、认真、工作踏实和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能够适应物流行业工作操作时间;熟悉当地运输路线和运输市场供求信息;熟悉货物特性,具有货物配载和加固的规划和设计能力;具有独立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有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和较好的团队精神,能够服从上级的安排,能够协助上级制定工作计划和制作工作方案;熟悉地理位置和线路情况;掌握车辆调度原则,具有进行车辆合理调度的能力;有较好的统筹规划能力;具有合理选用包装材料的能力;具有运用包装技法实施包装的能力;具有包装设备设施的使用能力。具有针对货物特性和客户要求进行科学配载的能力;具有物流系统相关软件操作能力;具有较好的服务意思和责任感;具有配送运作监控的能力。 |
岗位名称 |
运输计划与调度岗位 |
工作任务 |
取送货的车辆调配、指挥;与供货方目的站的协调;运输计划的制订与装载的安排;相关单据的填写、交接和归档;运输、配送、车辆台账的更新;生产工具使用记录和保管;司机的调配管理;车辆的维修保养和燃油管理 |
岗位职责 |
具有严谨、认真、工作踏实和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能够适应物流行业工作操作时间;熟悉当地运输路线和运输市场供求信息;熟悉货物特性,具有货物配载和加固的规划和设计能力;具有独立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有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和较好的团队精神,能够服从上级的安排,能够协助上级制定工作计划和制作工作方案。 |
岗位名称 |
货代与报关岗位 |
工作任务 |
收集客户信息;发掘和维护客户;线路选择;成本分析;制订方案;系统录入;对单核单;签发运输单证;电放单证;准备相关报关单证;进出口商品归类;进出口税费计算;配合海关查验;海关相关软件系统的操作;文件档案的管理 |
岗位职责 |
熟货物运输特性;具有熟练使用自动化办公设备的能力;具有相关软件系统的操作能力;具有运输方式的优化和选择能力;具有运输成本核算能力;具有对运输供应商的选择和监控能力;掌握处理各类单证的能力;具有英文交流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
岗位名称 |
供应链运营岗位 |
工作任务 |
明确需求,收集客户资料,进行供应市场分析,组织询价和报价工作,寻找和选择供应商,进行供应商关系管理和采购合同管理,对价格进行维护 |
岗位职责 |
收集信息的能力;对相关信息敏感,及时作出判断和决策的能力;懂得产品成本的构成和具有成本分析能力;熟悉物资消耗特性及市场供应特点,具有对供应市场进行分析的能力;进行招投标采购管理能力;懂法律知识,具有拟定和把握合同条款,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能力。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质、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道路运输、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装卸搬运和仓储等行业的管理(工业)工程技术人员、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服务人员、仓储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仓储、运输与配送、采购、供应链管理等基层管理及物流服务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结构
(1)基本素质
①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
②良好的人文素质。
③较强的身体素质。
④较强的心理素质。
⑤具备团队合作精神。
(2)职业素质
①具备物流行业要求的职业精神,其内涵为:诚笃、协作、务实、求精。这四个内涵具体表现为下几个方面:
诚笃:在物流主要工作岗位表现出的诚信、爱岗、真诚服务的精神;
协作:在物流企业表现出的团结、团队合作、主动与人沟通的精神;
务实:在物流行业表现出的踏实做事、吃苦耐劳精神;
求精:在专业学习和岗位工作中表现出的精益求精、不断改善、追求完美的物流工匠精神。
②具有大学专科层次所需的基础文化知识及经济基础知识,具有从事物流行业工作的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③掌握物流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包装、装卸搬运、信息处理等环节的业务流程,掌握物流营销和财务知识,熟悉仓储配送、运输、港口国际物流、企业物流等相关岗位的业务操作技能以及相关的成本核算、方案解决;
④掌握必备的物流企业运营及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物流营销、货代、仓储配送、运输等相关岗位的基本素质;
⑤了解物流行业的前沿动态,具备分析和拓展能力。
2.知识结构
(1)基础知识
①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了解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会做人、做事知识并转化为思想政治素养和能力。
②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及一定的艺术鉴赏力。
③掌握体育锻炼基本方法及军事基本知识,加强意志品质锻炼。
④了解心理健康标准和测试方法。
⑤了解并熟悉各项活动的前期策划与后期总结相关知识。
⑥拓广常识性知识面,深入专业知识的内容,提高创新能力。
⑦熟练掌握目前常用流行的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
⑧能进行基本的日常英语交际。
⑨能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及职业的特性、了解基本的创业知识、掌握生涯决策技能与求职技能等。
(2)专业知识
①掌握经济管理基础的理论知识,熟悉企业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
②掌握物流管理基础理论知识;
③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和物流成本核算管理技能;
④掌握物流运输、仓储、配送、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⑤掌握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技能,能胜任生产企业物流相关的操作和管理工作;
⑥掌握港口物流管理及国际货代业务知识和技能;
⑦熟悉物流行业及职业的特点,增强职业感受。
3.能力结构
(1)基本能力
①自我学习与创新能力。
②熟练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
③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阅读英文专业文献。
④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创业能力。
(2)核心职业能力
①具有较强的物流管理能力。
②具有对货物运输、仓储、配送等进行现场组织管理的能力。
③能熟练地使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具备物流操作技能。
(3)专业拓展能力
具有与物流管理相关的贸易、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数据分析、供应链等方面的操作技能。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课程设置
专业教学计划中设公共课(必修、选修)、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以及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等五大模块。
1.公共必修课
本专业公共必修课具体设置情况详见附录教学计划进程表,主要课程包括:
(1)《思想道德与法治》3学分,54学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72学时;《形势与政策》1学分;《劳动教育》1学分,24学时。以上4门课程责任部门为马克思主义学院。
(2)《职业生涯发展与创新思维》1学分,20学时;《就业指导》1学分,18学时;《创业基础》2学分,32学时。以上3门课程责任部门为创新创业学院。
(3)《公共英语》8学分,128学时;《信息技术》3学分,48学时;《军事理论与防空》2学分,36学时;《美育》2学分,36学时。以上4门课程责任部门为通识教育学院。
(4)《体育》8学分,144学时,第一至四学期开设,体育教研部负责组织实施。晨点晨练总评成绩作为体育课的平时成绩,占该学期体育课成绩的35%。
(5)《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36学时,由教育与民生学院负责课程管理。
(6)《军训》2学分,2周时间。由学生处组织实施,一般在第一学期进行。
(7)《入学教育》2周,与军训穿插进行安排。由学生处负责制订方案并组织实施。
2.公共选修课程说明:
(1)学生修读的公共选修课总学分应不少于6个学分,包括公共任意选修课4学分和公共限选课2学分。
(2)全校公共任意选修课包括“中华文明与闽南文化”、“现代社会与个人生活”、“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国家尊严与民族复兴”、“科学精神与科学探索”、“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等模块,鼓励学生跨院系、跨专业学习。
(3)所有学生在校期间须修读不少于2学分的公共限选课。公共限选课包括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史4门课程,每门课程2学分,36学时。
(4)所有学生在校期间须修读不少于2学分的创新创业类课程。文经管专业学生至少选修自然科学类课程2学分,理工专业学生至少选修人文社科类课程2学分。学生选修与本专业重复或相近的课程,不计入公共选修课学分;跨专业领域的课程修习可承认为公共选修课学分。
3.专业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本专业基础课程设置8门,共计22学分。包括:经济学、现代物流管理基础、管理学、电子商务、会计学基础、货物学、供应链管理、运筹学。
(2)专业核心课程
本专业核心课程设置8门,共计24学分。包括: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营销、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物流设施设备、采购与供应管理、物流信息管理。
(3)专业拓展课程
本专业拓展课程设置7门,共计15学分。包括:供应链数据分析、Excel数据分析与挖掘、网络营销、网店运营与管理、网络客服实务、供应链金融、“互联网+”创业。
4.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序号 |
专业核心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 |
1 |
仓储与配送管理 |
认知仓储业务、库房规划、储位管理、入库作业、在库作业、流通加工与补货作业、出库与退货作业、库存管理、配送作业 |
2 |
运输管理 |
认知运输、公路货运组织、水路货运组织、铁路货运组织、航空货运组织、多式联运管理、货运合同管理、货运保险、运输决策 |
3 |
物流成本管理 |
认知物流成本、理解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成本的计算方法、运输成本计算、仓储成本计算、配送成本计算、其他物流成本计算、物流成本分析、物流成本控制 |
4 |
物流营销 |
物流营销基础概述、物流营销市场分析、物流目标客户选择、物流服务项目开发、物流目标客户开发、物流营销策略制定、物流客户服务管理、物流营销绩效评估 |
5 |
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 |
国际贸易与结算、国际物流报关、报检、保险等多方面的理论和实务知识,主要针对性地介绍国际海上货运代理、国际陆空货运代理、国际多式联运、国际物流租船运输等业务 |
6 |
物流设施设备 |
认识物流设施设备、物流网络规划与设施场址选择、搬运系统规划与设计、仓库布置规划与设计、配送中心作业流程与设施规划、分拣系统设计、港口物流与设施、Flexsim仓储物流仿真、CLASS仓库布局规划 |
7 |
采购与供应管理 |
供应商选择、采购组织、采购谈判、物料供应计划、库存控制、采购绩效 |
8 |
物流信息管理 |
物流信息采集、物流信息交换、物流信息跟踪、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物流业务管理关系系统、企业物流信息系统 |
4.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社会时间等描述)
本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
(1)社会实践,2学分,2周时间,由团委统一组织,原则上在寒暑假进行。
(2)专业实训实习8周(8学分),原则上以周为单位集中进行,包括以下项目:仓储配送模拟实训、物流管理1+X等级证书课程实践、物流中心运营实训、物流企业经营实训、智慧物流综合实训。
(3)毕业实践(含毕业顶岗实习、毕业作业或毕业设计),18学分,按20周计。毕业顶岗实习的组织形式为:分散实习。毕业作业采取的方式为:顶岗实习报告 。
(4)其他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训、企业参观、调查实践等。
(二)学时学分说明
本专业总学时安排2631学时,毕业总学分135学分。公共课总时数占教学活动总学时数的29.8%;专业基础课8门22学分,专业核心课8门24学分,专业拓展课程7门15学分;实践性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数57.8%。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教学计划总体安排(单位:周)(每学期按20周计算)
学 年 |
学 期 |
课堂教学与课内实践 |
考 试 |
入学教育与军训 |
专业实习实训 |
毕业顶岗实习 |
社会实践 (寒暑假进行) |
小 计 |
一 |
1 |
14 |
2 |
4 |
|
|
|
20 |
2 |
16 |
2 |
|
2 |
|
|
20 |
二 |
3 |
16 |
2 |
|
2 |
|
|
20 |
4 |
16 |
2 |
|
2 |
|
|
20 |
三 |
5 |
16 |
2 |
|
2 |
|
|
20 |
6 |
0 |
|
|
|
20 |
|
20 |
合 计 |
78 |
10 |
4 |
8 |
20 |
|
120 |
(二)教学计划进程表(见附录,以EXCEL表格形式作为附件提交)
(三)课程结构比例
模块名称 |
课程类别 |
学时数 |
学分数 |
学分百分比% |
总学时 |
理论 学时 |
实践 学时 |
公共课 |
公共必修课 |
696 |
417 |
279 |
40 |
29.6 |
34 |
公共选修课 |
96 |
96 |
0 |
6 |
4.4 |
专业基础课 |
369 |
252 |
117 |
22 |
16.3 |
专业核心课 |
426 |
213 |
213 |
24 |
17.8 |
专业拓展课 |
264 |
132 |
132 |
15 |
11.1 |
集中实践(周) |
780 |
0 |
780 |
28 |
20.8 |
总 计 |
2631 |
1110 |
1521 |
135 |
100 |
(四)实践教学体系各环节具体安排
序号 |
环节 |
项目名称 |
学分 |
学期 |
周数 |
内 容 |
场所 |
备注 |
1 |
校内模拟实验实训 |
供应链模拟实训 |
|
4 |
|
物流供应链模拟实训 |
物流仿真实训室 |
|
物流设备认知实训 |
|
4 |
|
各种物流设备操作及参数的了解 |
物流综合实训室 |
|
仓储配送模拟实训 |
2 |
2 |
2 |
物流综合业务操作实训 |
物流仿真实训室 |
|
2 |
专业实习 实训 |
智慧物流综合实训 |
2 |
5 |
2 |
制定派车计划;运输仓储单据处理;仓储设备操作 |
物流仿真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 |
|
物流企业经营实训 |
2 |
3 |
2 |
物流公司运营管理、经营战略等 |
物流仿真实训室 |
|
物流中心运营实训 |
1 |
4 |
1 |
智慧物流中心运营 |
物流仿真实训室 |
|
3 |
社会实践 |
物流管理1+X等级证书课程实践 |
1 |
4 |
1 |
物流职业实训 |
物流仿真实训室、物流综合实训室 |
|
4 |
职业技能证书培训 |
社会实践 |
2 |
寒暑假 |
2 |
参加团委组织的各类志愿者服务、三下乡等活动 |
校外 |
|
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培训 |
|
1-4 |
|
岗前培训,物流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等级考试培训 |
物流综合实训室 |
|
5 |
毕业实践 |
校外实训基地顶岗 实习 |
18 |
6 |
18 |
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工作岗位需要,在相应的岗位上进行实习锻炼。了解物流从业人员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学习物流企业的操作流程,为毕业后上岗做好准备。 |
校外实训基地 |
|
(五)其他说明
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高素质物流职业人才培养规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采取开放合作的办学方式,坚持走“校行企”合作之路,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物流管理专业“三方联动,四项融合、五环相扣”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方联动”是指我校与厦门市物流协会以及紧密型合作企业共同组建的“校行企”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搭建起专业共建平台。
“四项融合”是指课证训赛融合,将职业资格证书、技能实训和技能竞赛融通在课程教学内容中,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五环相扣”是指课堂教学、实践实训、技能竞赛、顶岗实习和就业创业等教学组织环节形成人才共育、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培养机制。
通过“三方联动,四项融合、五环相扣”的人才培养模式,达到理论与实践交替,课程与职业融合,考证与技能统一、素质与能力并举,从而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物流专门人才培养目标。
2.课程教学模式
精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形成各个知识与考证模块,使职业资格考证的内容融进日常教学;合理安排专业课程的实训环节,实现仿真模拟操作、“课程进企业”与“企业进课堂”等多样化实训教学方式;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采用项目导向、工学交替、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教学模式。
3.课程思政的融入
逐步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中,形成协同效应,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已立项“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后续将继续开展其他课程思政融入工作。
4.1+X证书简介
本专业学生需考取的计划内证书为:物流管理1+X等级证书或供应链运营1+X等级证书;建议学生考取的计划外证书为:供应链数据分析1+X等级证书、智能仓储大数据分析1+X等级证书、智慧物流装备应用1+X等级证书、智慧物流仓储运维1+X等级证书、物流无人机操作与应用1+X等级证书。学生考取计划内证书无需缴纳考证费用,且可置换一门公共任意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拓展课;学生考取计划外证书费用自理,每本证书可置换一门专业拓展课或公共任意选修课。
5.创新创业实践学分积累与转换
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所获得学分可以置换相关课程学分。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和转换标准依据《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关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实施意见》(厦城院教〔2016〕9号)。
八、实施保障
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
(一)师资队伍
1.专业师生比
本专业目前师生比为1:16,今后还应根据招生比例,调整教师人数,优化师资结构,以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
2.师资队伍结构
本专业拥有一支稳定的老中青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21人,其中专任教师13人,包含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4人,全部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双师比例为92.3%;企业兼职教师8人,均为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岗位一线岗位管理人员,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具体情况如下:
物流管理专任教师统计
序号 |
所任课程名称 |
任课教师情况 |
姓名 |
性别 |
职称 |
学位 |
双师 |
1 |
现代物流管理基础、物流成本管理、物流企业经营实训 |
梁竹田 |
女 |
副教授 |
硕士 |
高级物流师 |
2 |
物流运筹学、供应链管理 |
林朝朋 |
男 |
副教授 |
博士 |
高级物流师 高级采购师 |
3 |
仓储与配送管理、仓储配送模拟实训 |
许晓春 |
女 |
副教授 |
硕士 |
高级物流师 |
4 |
运输管理、智慧物流综合实训 |
程晓玲 |
女 |
副教授 |
硕士 |
高级物流师 |
5 |
会计学基础、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物流中心运营实训 |
钟聪儿 |
女 |
副教授 |
硕士 |
高级物流师 |
6 |
物流信息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 |
陈 劲 |
男 |
副教授 |
硕士 |
高级物流师 |
7 |
物流管理基础、经济学、物流设施设备 |
徐媛媛 |
女 |
讲师 |
硕士 |
电子商务师 |
8 |
供应链金融 |
黄春松 |
男 |
教授 |
博士 |
高级物流师 |
9 |
网点运营与管理 |
褚丽娜 |
女 |
实验师 |
硕士 |
电子商务师 |
10 |
数据分析与挖掘 |
陈晓萍 |
女 |
助教 |
硕士 |
|
11 |
网络营销 |
宋凌云 |
女 |
讲师 |
硕士 |
国家职业指导师 |
12 |
网店运营与管理 |
林智章 |
男 |
副教授 |
博士 |
电子商务师 |
13 |
跨境电商 |
何晓峰 |
女 |
讲师 |
硕士 |
电子商务师 |
14 |
物流管理基础、物流运筹学 |
苏梅青 |
女 |
助教 |
硕士 |
|
物流管理企业兼职教师基本情况表
所任课程名称 |
任课教师情况 |
姓名 |
性别 |
教师类型 |
职称 |
学历 |
所在单位 |
职务 |
运输管理 |
王惠军 |
男 |
兼职教师、客座教授 |
经济师 |
本科 |
厦门市物流协会 |
副会长 |
现代物流管理基础 |
黄伟明 |
男 |
兼职教师、客座教授 |
国家二级企业培训师 |
本科 |
立明致远物流大讲堂 |
创始人 |
采购与供应管理、供应链管理 |
陈志元 |
男 |
兼职教师 |
工程师 |
本科 |
百威英博(厦门)管理运营有限公司 |
物流总监 |
物流企业经营实训、智慧物流综合实训 |
林旭 |
男 |
兼职教师 |
经济师 |
本科 |
福建万翔现代物流有限公司 |
仓储经理 |
仓储与配送管理 |
邱斯尖 |
男 |
兼职教师 |
经济师 |
本科 |
厦门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 |
仓储部经理 |
供应链管理 |
官 砚 |
男 |
兼职教师 |
高级物流师 |
硕士 |
锐珂(厦门)医疗器材公司 |
供应链需求经理 |
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经济学 |
王新敏 |
男 |
兼职教师 |
高级经济师 |
硕士 |
厦门国贸泰达物流有限公司 |
总经理助理 |
物流成本管理 |
王瑜辉 |
男 |
兼职教师 |
会计师 |
本科 |
厦门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 |
财务部经理 |
3.本专业师资配置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
从专业发展角度看,本专业还需要引进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岗位管理经验丰富的高技能人才充实教师专职和兼职教师队伍,加大企业实践教学培养力度。同时,加强在岗教师的培训力度,引导教师开展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科研教研和社会服务活动,加大专职教师到物流企业挂职顶岗实践的力度。
(二)教学设施
1.校内实训基地
(1)现有校内实训基地情况
序号 |
校内实训基地(室)名称 |
主要设备 |
实训内容(服务课程或项目) |
备注 |
|
物流仿真实训平台 |
计算机、服务器、实训软件 |
仓储配送模拟实训、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供应链、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采购与供应管理等课程实训 |
|
|
仓储与配送实训平台 |
自动化立体仓库、分拣系统、各种货架、叉车、打包机、超市系统、条码打印机、RFID读写系统 |
仓储配送模拟实训、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信息管理、智慧物流综合实训、物流设施设备等课程实训 |
|
|
沙盘模拟实训平台 |
计算机、电子沙盘、物理沙盘 |
供应链沙盘模拟训练、物流企业经营实训、采购沙盘模拟实训 |
|
|
市场营销实训平台 |
计算机、营销实训软件 |
物流营销课程实训 |
|
|
电子商务实训平台 |
计算机、电商实训软件 |
电子商务课程实训 |
|
|
“互联网+”创业实训平台 |
计算机、实训软件 |
“互联网+”创业课程实训 |
|
(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需求
完善校内实验、实训室配套建设,通过硬件与软件的集成实现对现代流通企业全方位运作环境的仿真模拟,为学生提供“零距离”上岗的物流实训平台。与时俱进,结合物流行业发展技术水平更新校内实训基地教学设备水平,增加建设智慧物流、物流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设备投入,建成“专业基础训练—专项技能训练—专业综合训练”三级能力递进的校内实训基地。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1)现有校外实训基地情况
序号 |
校外实训基地名称 |
地点 |
基地功能 |
使用学期 |
1 |
厦门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 |
象屿保税区 |
仓储配送、物流成本课程合作开发与教学 |
1/2/4 |
2 |
厦门盛辉物流有限公司公司 |
鳌山路 |
运输管理、物流成本课程合作开发与教学 |
3/4 |
3 |
福建万翔现代物流有限公司 |
鳌山路 |
仓储配送、物流企业经营实训、物流成本管理、智慧物流综合实训课程合作开发与教学 |
4/5 |
4 |
百威英博(厦门)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
软家园二期 |
供应链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运输管理课程合作开发与教学 |
3/4/5 |
5 |
厦门汉连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湖里大道 |
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课程合作开发与教学 |
3/4 |
6 |
厦门永进物流公司 |
长岸路 |
运输管理、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课程合作开发与教学 |
3/4 |
7 |
世邦集运(厦门)有限公司 |
长岸路 |
物流管理基础、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课程合作开发与教学 |
1/4 |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需求
今后要加强与厦门市物流企业尤其是大中型物流企业的沟通与联系,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的各岗位实习。通过专业调研、挂职锻炼、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合作开发课程、案例交流等形式开展校企深度合作。
(三)教学资源
本专业85%以上的课程选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同时完成了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成本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三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校企合作开发任务并正式出版了三本规划教材;另有运输管理、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物流管理基础等三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目前,本专业建设有“物流管理基础”和“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两门精品课程。从以往的运行效果来看,这两门课程对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起到了一定的辅助效果。目前结合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建设专业学习魔灯平台、超星学习通平台,并开展了在线教学,已有14门课程建设了较为丰富的课程学习资源。
(四)教学方法
精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形成各个知识与考证模块,使职业资格考证和职业技能竞赛的内容融进日常教学;合理安排专业课程的实训环节,实现仿真模拟操作、“课程进企业”与“企业进课堂”等多样化实践教学方式;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采用项目教学、角色扮演、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等方式。
(五)学习评价
通过专家评课、学生评教、社会对毕业生评价、课程建设成果鉴定等形式评价和考核教学效果。学生成绩考核方面,逐步增加过程性考核的比例,强调对学生应用能力和职业精神的考核。
(六)质量管理
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管理,充分发挥学校行政及各教辅部门的积极作用,调动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规范学生课堂教学规范,保证课堂教学的良好秩序,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管理。
九、毕业要求
1.完成教学进程表规定的课程,所修课程(包括实践教学)的成绩全部合格;
2.完成公共选修课和专业拓展课的最低学分;
3.毕业学分不低于135学分。
十、附录
1.教学计划进程表